法国著名诗人、曾获“龚古尔诗歌奖”的安德烈·维尔泰近日受中坤诗歌发展基金邀请参与在京举行的“2014中法诗歌节”。5月7日,69岁的安德烈·维尔泰在京接受本报独家专访。他21岁开始长期在阿富汗、印度、尼泊尔、中国等地旅行,从不为生计写作,也没有固定工作。维尔泰称其一生都在冒险,45岁前一直是穷人,“我从来就没有想要在社会寻求一个位置,也没考虑过稳定的生活……但如果生活中不冒险,就等于白活”。
安德烈·维尔泰简介
安德烈·维尔泰(AndreVelter),法国著名诗人,1945年出生,14岁开始旅行,曾长期在阿富汗、印度、尼泊尔、中国西藏等地居留。他曾在法国著名的伽利玛出版社担任《诗歌》丛书主编,法国文化电台“谈诗歌”节目主持人并拥有百万听众,《世界报》文化专栏作家。维尔泰迄今已出版十几部诗集,多次获得文学奖项,包括1996年的法国“龚古尔诗歌奖”。
谈创作
我的生活都沉浸在诗歌里
京华时报:你是什么时候开始对诗歌着迷的?
维尔泰:诗歌选择了我,而非我选择了诗歌。我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写诗,11岁时,我就觉得我写的东西与众不同,那时我开始意识到,今后的生活将和诗歌联系在一起。我认为自己想成为诗人就不可能和上班族一样每天去上班。直到现在我的整个生活都沉浸在诗歌世界,身心和诗歌融为一体。
京华时报:你的诗歌会关注法国社会现实吗?
维尔泰:我定义自己是“反叛者”形象的诗人,不要误以为我的诗歌只写快乐和自由,它们还发出声音,为社会说话。我知道法国现代社会对很多人来说很艰难,但我在诗歌中也会表达社会阴暗面。诗人、诗歌既不是为强权者服务,也不是人民的代言人,是对真理的一种表达。
京华时报:获得龚古尔诗歌奖后有什么变化?
维尔泰:获奖前,我已经挺有名了(大笑),当然获奖后采访会更多。对法国诗人来说,最重要的是在顶级出版社出版诗集,比如伽利玛出版社。
京华时报:日常创作方式是怎样的?
维尔泰:我每隔半个小时都得动,如果坐一个小时以上,那简直是折磨。我所做的大部分事是性情所致,诗歌必须使我感受到快乐,这才有意义。
京华时报:对你创作影响最大的诗人有哪些?
维尔泰:多数并非法国诗人,比如阿多尼斯。法国诗人中有古典诗人龙萨,以及现代诗歌鼻祖波德莱尔,还有兰波。20世纪诗人我最喜欢阿波利奈尔,因为他是将古典与现代性结合得最好的诗人。写诗就像在一个有回音的房间里,回音来自世界各地,我吸取所有我喜欢的声音。
聊中法诗歌
法国“专职”诗人是少数
京华时报:你主持的电台节目有100万听众?
维尔泰:节目已经不存在了,但我主持了这个节目30年,每周介绍一位诗人,在节目中可以和世界各地的杰出诗人谈话,包括中国诗人多多、树才。节目停止是我的意愿,因为它已经太成功,而我不想在社会里拥有别人艳羡的地位。我的原则就是寻求极限,拒绝在社会有任何地位。告诉你一个秘密,接替我主持电台诗歌节目的是我美丽多才的爱人,所以诗歌很奇妙。
京华时报:受互联网的冲击,法国读者对诗歌的喜爱程度会降低吗?
维尔泰:法国诗歌的纸质阅读在下降,但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对诗歌感兴趣。传播诗歌的方式不仅是传统的方式,现在很多地方组织诗歌朗诵,诗歌还可以通过网络进行交流,这点我很乐观。比如我现在出版纸质诗歌集,同时也会出版CD盘,和音乐家合作(朗诵的配乐),还有视频。
京华时报:法国诗人创作环境如何?
维尔泰:大多数诗人有其他工作,比如在大学当教授、从事出版业,然后在工作之余写诗。客观地说,诗歌是不能养活一个人的。极少部分人比如像我拒绝工作,会选择去冒险、经历人生。
中国诗歌在法国文坛影响大
京华时报:中国诗歌在法国文化界的影响力如何?
维尔泰:中国诗歌在法国文坛有很大影响,几乎每位法国诗人都读过几首中国诗歌,尤其是道家风格的诗歌。我受东方哲学影响很深,我也读李白、杜甫、王维、苏东坡诗歌。我不会模仿中国诗歌的句式,但是思想精髓会给我灵感,比如浪漫主义诗歌是“我”这个主体的出现,而道家的诗歌使我能够从“我”这个主体解放出来,写出不以自我为中心的诗,呈现“我”所观察到的东西,这对我的影响很大。
京华时报:法国诗人是否普遍对中国古代诗歌更了解,而对现当代诗歌不熟悉?
维尔泰:是这样的。但我们正在努力,比如伽利玛出版社正准备出《中国当代诗歌选集》,关注中国目前活跃的诗人,而骆英的诗集我们近期也会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