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2018-09-26 22:04  

 

塔 里 木 大 学

     专业(领域)名称 农业工程与信息技术

     专业(领域)代码:    095136        

培养单位名称(盖章) 植物科学学院 、机械电气化学院、信息工程学院  

       

塔里木大学研究生处编制

二○一八年三月

一、专业(领域)介绍

农业工程与信息技术领域包括农业信息化、农业机械化与农业设施化。

现代意义的农业机械化专业已为农业的工厂化生产、农业机械装备的信息化及满足各式新型农业机械装备市场的需求,使农业机械装备具有优质、高产、高效和可持续发展,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现代化进程,发展农村经济。

农业信息化培养的学生具备握信息化专业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设施农业方向是指在相对可控的环境条件下,综合应用现代科学、工程和技术的发展成果,实现集约高效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农业生产方式,是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换的必由之路,是未来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发展方向。目前我国的农业工程与信息技术仍是一个新兴的产业领域,是工业化逐步改造传统农业的表现,是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与育种、栽培等传统农艺技术以及结构材料、自动化控制等工程技术的有机衔接和高效融合,包括园艺设施的温光原理和优化技术、主要园艺作物的环境要求与设施环境监控、调控技术、园艺作物设施高效生产的主要环节和技术措施、设施园艺高效生产的经营管理技术等。

二、培养目标

培养掌握农业工程与信息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主要为农业信息化、农业机械化、农业设施化等方面的技术研究、开发、应用、推广及管理,新农村发展、现代农业教育等企事业单位和管理部门培养应用型、交叉型、复合型高层次人才。具体要求为:

1、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热爱祖国、热爱三农、遵纪守法、品德良好、艰苦奋斗、求实创新,积极为我国农业现代化、信息化、机械化和新农村建设与发展服务。

2、掌握农业信息化或农业机械技术或农业设施技术等方向的坚实基础理论、系统化专业知识,以及相关的管理、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具有较宽广的知识面,较强的专业技能和技术传授技能,具有创新意识和新型的农业技术研究、开发、应用、推广和管理理念,能够独立从事较高层次的现代农业技术推广和新农村建设与发展工作。

3、掌握一门外国语。

4、身心健康,具有能够承担本学科范围内各项专业工作的良好体魄。

5、恪守学术道德标准和学术规范;具有学术道德诚信,遵循学术伦理;具有科学、严谨的学术态度,坚守学术研究的社会责任。

三、主要研究方向

   本领域包括农业信息化、农业机械化与农业设施化。

四、学制及学分要求

1、学制

采用全日制和非用全日制学习方式,全日制学制年限为2年;非全日制学制年限学制为3年,可采取分段集中授课。实践训练不少于6个月。

2、学分要求

研究生在校期间应修学分不少于30分,其中课程学分不少于22学分(学位课不少于16学分),科研与实践必修环节8学分。

课程成绩按百分制评定,学位课考试成绩70分以上为合格,选修课60分以上为合格,课程学习合格者方可取得相应的学分。

对跨一级学科考入的硕士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确定2-3门本学科的本科主干课程作为补修课程。补修课程不计学分,考试成绩如实记载。具体补修课程见附表。

五、课程设置

1、硕士生课程分为学位课程、非学位课程和科研与实践环节三种类型,学位课程包括公共基础课和领域主干课,非学位课程包括公共选修课、专业选修课和补修课程。理论课以16-18学时为1学分。

2、公共基础课包括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第一外国语、现代农业创新与乡村振新战略。

3、选修课根据研究方向的知识要求,结合硕士生的兴趣、个性及特点,由导师与研究生共同商定选课(明确必选除外)。选修课分专业选修课、公共选修课两个类型,根据研究方向和能力发展的需要,硕士生可跨学科、专业选修。

4、补修课程是跨学科录取或以同等学力资格考取的硕士生需补修的本专业本科主干课程,补修2-3门。补修课不计入总学分。

课程设置见附表中: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课程计划表。

六、学位论文

本学科专业学位研究生根据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的特点,严格按照《塔里木大学研究生培养工作实施细则》的要求执行。

(一)论文选题

论文选题应来源于农业工程与信息技术领域的技术革新、推广应用、生产管理等应用课题或现实问题,要有明确的应用价值,论文要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先进性和工作量,能体现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农业信息化、农业机械化、农业设施化等方面问题的能力。

(二)论文形式

学位论文应反映研究生综合运用知识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水平,可将研究论文、项目(产品)设计开发、调研报告、案例分析、发明专利、技术标准等作为主要内容,以论文形式表现。

在导师的指导下应能了解本专业方向的发展动态,熟悉相关文献;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学术活动(作学术报告、听学术报告、讲座和学术会议等);能够独立完成学位论文的各项研究工作,撰写出具有一定科学水平的硕士毕业论文,争取公开发表研究性论文1-2篇。

(三)评审与答辩

学位论文的评审应着重考查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农业信息化、农业机械化、农业设施化方面问题的能力;审查学位论文工作的技术难度和工作量。

攻读农业工程与信息技术领域农业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必须完成培养方案中规定的所有环节,成绩合格,方可申请参加学位论文答辩。学位论文应至少有 2名具有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评阅,其中,应有来自行业和产业相关实际工作部门的专家。答辩委员会应由 3-5名具有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组成。导师可参加答辩会议,但不得担任答辩委员会委员。

申请硕士学位前须以第一作者发表学术论文至少1篇,要求以塔里木大学为第一作者单位。

七、学位授予

硕士生在规定的年限内,修完培养方案规定的全部课程,成绩合格且取得相应学分,学位(毕业)论文答辩通过,准予毕业,并发给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

获得毕业资格的硕士生,满足《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颁发》、《塔里木大学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则》对获得硕士学位的有关规定,经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审核,报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讨论通过后方可获得硕士学位,并颁发硕士学位证书。

八、其他

本培养方案从二0一八级起开始执行。

学院分委员会主席或主管院长签字:                         学院公章:                        

                                                             期:    

附表:农业工程与信息技术领域   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课程计划表

课程类别

课程名称(中文/英文)

学时

学分

考核形式

开课

学期

适用研究方向

课程要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36

2

报告

1

所有

必修

自然辩证法概论

18

1

笔试

1

所有

第一外语英语(基础外语)

60

3

笔试

1

所有

必修

现代农业创新与乡村振新战略

32

2

论文

1

所有

必修

领域主干课

农业工程与信息技术案例

48

3

论文

1

所有

必修

农业推广理论与实践

32

2

报告

1

所有

农业机械化技术

32

2

论文

1

机械化

试验设计与统计

32

2

论文

1

现代农业概论

32

2

论文

1

设施、信息化

设施农业工程技术

32

2

论文

1

设施

软件开发与应用

32

2

上机

1

信息化




公共选修课、专业选修课

文献检索与科技写作

32

2

论文

1

所有

必修

农业物料学

32

2

考试

1

机械化

学院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专业选修课

高等农业机械化管理

16

1

考试

2

机械化

仪器分析与实践

16

1

学习报告

1

机械化

农业工程新技术进展

16

1

论文

2

机械化

MATLAB语言及应用

32

2

考查

2

信息化

自动控制原理

32

2

考查

2

信息化

高级语言与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

32

2

设计

2

信息化

大数据分析方法

32

2

考查

2

信息化

物联网工程设计与应用

32

2

考查

2

信息化

农业物联网技术与工程

18

1

报告

2

设施

设施农业进展专题

18

1

报告

2

设施

高级设施环境调控

18

1

报告

2

设施

多元统计分析

32

2

报告

2

设施

学位必修环节

实验、实践等

社会实践

6个月

6

提交报告

12

所有

必修8学分

学术报告

10

1

以表格形式提交

12

所有

文献阅读

10

1

提交报告

12

所有

补修课程

设施园艺学

设施

跨一级学科必需补修2-3门本科主干课程

蔬菜栽培学

设施

果树栽培学

设施

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

设施

农业生态学

设施

数字电路

信息化

c程序设计

信息化

工程力学

机械化

机械设计基础

机械化

电工电子学

机械化

农业机械学

机械化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