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里木大学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通过本学科专业培养能够从事农业信息化与自动化方面的教学、科研、设计、管理或相关工程技术工作的高层次人才。学位获得者应具备坚实的基础理论和较宽广的专业知识;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了解本学科理论研究和工程技术的前沿动态;具有一定的理论分析、试验研究及计算机技术方面的能力,能结合与本学科有关的实际问题从事科学研究或担负专门工程技术工作,并取得较系统的研究成果。
二、学科、专业及研究方向简介
本学科点自2013年6月获批成立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方向硕士点,2014年开始招生。
本学科主要研究领域有:农业信息自动化采集;农业信息数据分析;农业信息化工程;智能农业应用等。专业主要特色在于:学生主要学习电子电路、控制理论、信息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等专业知识,涉及电子技术、控制理论、信息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及其在农业领域的自动化控制与应用,具备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主要研究方向及其内容:
1、基于物联网的农业工程应用
物联网精细农业自控系统主要通过温度传感器、土壤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和温控仪、湿控仪、空气测试仪、自动喷灌系统相连接,通过WIFI设备服务器与远端天线矩阵通讯,再通过第三代光载无线交换机,将温度、湿度、土壤干燥度等数据实时地送到远程智能系统,再将数据通过手机或手持终端发送给农业人员、农业专家、给农业专家的远程指导、方案决策提供数据依据。
2、智能农业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建设
智能农业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解决方案,以XX省作为建设农业信息化的示范区,组织、构建一条完整的农业产业链,建设一个超大规模、长时间运营的农业信息化应用示范基地,此项目旨在建设一个完整、规范、大规模的物联网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服务平台,切实将该系统的数据传感、传输、分析与指导实践相结合,促进增产增收,带动行业升级。
3、农业智能系统应用研究
农业智能系统应用研究,主要包括对农业智能系统理论方法、建造技术和典型应用系统等应用方面的研究,同时探讨今后农业智能系统的研究发展方向,涉及对农业智能系统的基本概念、产生式规则、模型、多媒体的知识表示与模糊推理方法、农业信息智能搜索方法、农业知识学习方法、农业知识网格、农业多智能体表示模型、农业移动智能等技术理论,结合GIS、控制系统、图形图像、RFID等技术与农业智能系统的集成方法开展研究。
三、学习年限
学术型硕士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三年。其中课程学习时间原则为一年,学位论文工作时间原则上不得少于一年。
四、培养方式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也可实行以导师为主的指导小组负责制。导师(组)要全面地关心硕士生的成长,既教书又育人。负责研究生日常管理、学风和学术道德教育、制定和调整硕士研究生培养计划、组织开题、指导科学研究和学位论文等。在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中,既要充分发挥导师(组)的指导作用,又要特别注重硕士生自学、独立工作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学习年限一般为2年,最长年限(含休学和延期),不超过4年。为保证专业学位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课程学习和完成学位论文工作,其中课程学习时间为一年;其余时间为专业实践和学位论文工作时间,专业实践时间至少为一年,学位论文工作要结合专业实践进行,论文工作的有效时间不得少于半年。
采取校内课程学习和校外实践研究相结合的学习方式。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实行多学科综合、宽口径的培养方式。培养单位应建立适合不同领域专业特征的校外农业推广实践基地,鼓励采用顶岗实践的方式进行实践研究,实践研究累计不少于12个月。
研究生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在申请答辩之前须修满所要求的学分。因特殊原因不能按期完成学业者,应提前半年提交延期答辩的申请报告,经导师(组)和学院主管研究生工作的领导同意,报研究生处审批。
五、学分要求与课程设置
硕士研究生达到毕业标准的课程总学分不低于32学分。
课程设置见附表中: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课程计划表。
六、科学研究及学位论文要求
在修完必要的学分后,学生必须开展相对系统深入的科学研究工作,包括从文献阅读,选题,一定深度的理论分析,计算机编程和(或)实验,大型商业软件的学习与熟练运用,数值分析方法的掌握运用,工程问题的分析与解决,参与科研项目并独立完成和编写一定分量的科学研究报告,最后撰写符合学位论文要求的毕业论文。
学位论文要求具有系统的研究思路和计划,反映系统科学的研究过程和研究方法,有一定的独立见解和学术探索,具有一定的科学上的前沿性和重大实际工程的应用价值。论文应具有较丰富的工作量,有明确而可信的研究结论。论文的撰写应符合科技文献的编写规范,具有良好的条理性和逻辑性,文字表达精炼准确,外文摘要等的编写合乎要求。
七、参考书目及相关重要学术期刊
1、主要参考书目
1) 农业工程专业英语 李庆章哈尔滨工程大学
2) 农业信息智能获取技术 岳峻等 科学出版社
3) 智能控制理论及技术 孙增圻 清华大学出版社
4) 数字农业 汪懋华,赵春江等电子工业出版社
5) 数字图像处理 许录平 科学出版社
6) 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 陈志泊清华大学出版社
7) 现代分析测试技术研究与应用 郭伟强 浙江大学出版社
8) 应用数理统计 柳金甫、于义良清华大学出版社
9) 计算机网络通信 张曾科机械出版社
10) 智能传感器系统 刘君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11) 软件工程 张海藩清华大学出版社
12) 面向对象的设计与分析邵维忠,杨芙清清华大学出版社
13) 数据结构与算法 彭军向毅人民邮电出版社
2、重要学术期刊
1) 高校学报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理学、农业与生命科学、人文社会科学版)
2) 高校学报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自然科学版)
3) 高校学报北京林业大学学报(含社会科学版)
4) 高校学报中国农业大学学报(含社会科学版)
5) 高校学报南京农业大学学报(含社会科学版)
6) 高校学报新疆农业大学学报
7) 农业科学中国农业科学中国农业科学院
8) 农业科学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中国科学院
9) 农业科学林业科学 中国林学会
10) 农业科学棉花学报 中国农学会
11) 农业科学 农业工程学报 中国农业工程学会
12) 农业科学 农业机械学报 中国农业机械学会
13) 自然科学 科学通报 中国科学院
14) 自然科学 中国农学通报 中国农学会
15) 工学计算机学报 中国计算机学会
16) 工学软件学报 中国计算机学会
17) 工学中国图形图像学报 中国计算机学会
18) 工科 机械工程学报中国机械工程学会
八、跨一级学科考入的研究生补修大学本科主干课程要求及课程目录
1、对跨一级学科考入的硕士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确定2-3门本学科的本科主干课程作为补修课程。补修课程不计学分,考试成绩如实记载。
2、课程名称
九、论文评审与答辩
论文的评审与答辩按照《塔里木大学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则》及相关文件的要求执行。
十、毕业及学位授予
修满规定学分,并通过论文答辩者,则准予毕业,并发给毕业证书;经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审核,报校学位评定委员会讨论通过后方可授予硕士学位,并发给学位证书。
学院分委员会主席或主管院长签字:
学院公章:
日 期:
附表: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课程计划表
课程类别 |
课程名称(中文/英文) |
学时 |
学分 |
考核形式 |
开课 学期 |
适用研究方向 |
课程要求 |
学 位 课 |
公 共 基 础 课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
36 |
2 |
|
1 |
所有 |
必修 (3) |
自然辩证法概论 |
18 |
1 |
|
1 |
所有 |
第一外语—英语(基础外语) |
40 |
2 |
笔试 |
1 |
所有 |
必修 (4) |
第一外语—英语(基础外语) |
40 |
2 |
笔试 |
2 |
所有 |
学位基础课 |
数理统计 |
32 |
2 |
闭卷 |
1 |
所有 |
必修 (8) |
现代优化算法 |
48 |
3 |
闭卷 |
1 |
所有 |
高级软件工程 |
48 |
3 |
设计 |
1 |
所有 |
学位专业课 |
高级语言与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Java语言) |
32 |
2 |
课程论文 |
1 |
所有 |
必修 (4) |
物联网工程设计与应用 |
32 |
2 |
课程论文 |
2 |
所有 |
非 学 位 课 |
公共选修课、专业选修课 |
文献检索与科技写作 |
32 |
2 |
|
1 |
所有 |
必修 (1) |
高级数据库技术 |
32 |
2 |
设计 |
1 |
|
选修(由培养单位根据企业需要、课题要求等情况指定学习其中有关课程或另外开设课程) (至少8份) |
农业信息化导论 |
32 |
2 |
课程论文 |
1 |
|
Java Web系统案例分析与开发 |
32 |
2 |
闭卷 |
2 |
|
计算机控制原理 |
32 |
2 |
闭卷 |
2 |
|
信息化前沿技术讲座 |
32 |
2 |
课程论文 |
2 |
|
图像信息处理 |
32 |
2 |
闭卷 |
3-4 |
|
人工神经网络 |
32 |
2 |
笔试 |
2 |
|
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 |
32 |
2 |
闭卷 |
2 |
|
分布式系统 |
32 |
2 |
闭卷 |
3 |
|
嵌入式系统设计 |
32 |
2 |
课程论文 |
2 |
|
多媒体计算机技术 |
32 |
2 |
课程论文 |
2 |
|
人工智能原理 |
32 |
2 |
课程论文 |
3 |
|
其他(根据研究方向和研究题目由指导教师指定的其它选修课) |
32 |
2 |
笔试/ 实验设计 |
2 |
|
学位必修环节 |
实验、实践等 |
教学实践 |
|
1 |
提交报告 |
1或2 |
所有 |
必修4学分 |
社会实践 |
|
1 |
提交 报告 |
1或2 |
所有 |
学术报告 |
|
1 |
以表格形式提交 |
1或2 |
所有 |
文献阅读 |
|
1 |
提交 报告 |
1或2 |
所有 |
补修课程 |
无 |
数据结构 |
|
|
|
|
|
跨一级学科必需补修2-3门本科主干课程 |
算法设计与分析 |
|
|
|
|
|
数据库原理与程序设计 |
|
|
|
|
|
|
|
|
|
|
|
|
|
|
|
|
|